这里的大多数读者来信都是她以“罗兰”的笔名发表作品的那家刊物编辑部转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她回?信之后对方拿到了她的地址,再次回?复感谢的。
但是她现在手中这一封,却是以编辑部的名义直接给她的来信。
罗兰赶紧拆开,果然是她的编辑写来的。编辑在信中遗憾地告诉她:由于经?营不善,刊物不够赚钱,老板一时不悦,决定停刊。他们与罗兰的合作不得不被?迫中止。
罗兰叹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有了点小小的名气,合作方竟然倒闭了。
她的运气好像有点儿?背。
但好在,这位与罗兰相熟的编辑向罗兰推荐了一家新的刊物。
可巧的是,这本刊物刚好是以前?给过?罗兰退稿信的一家编辑部向罗兰推荐过?的,说是他们家的内容百花齐放,各个领域都有读者,罗兰的投稿比较对他家的路子。
当时罗兰因为同一篇稿件另一家过?稿了,就没有再投这家。
罗兰深吸一口气,表示她又要进行新的尝试了。
贝思也安慰姐姐,表示她会做一个意见最?中肯的读者,而不是以前?那个最?会拍马屁的小可爱了。
罗兰:那敢情好!动?笔!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写作与交流中,罗兰已经?大概摸清楚了她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文字。
首先,他们读到的必须是一个故事。如果写说明?文估计稿子很快就会被?扔回?来。
这个故事必须吸引人。按照罗兰的经?验,如果故事的一开头,就把主人公?置于一个“不可能拯救”的环境下,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开篇最?能吸引人们看下去。
所以罗兰就在考虑,这到底是把故事的场景设置在她以前?参加过?的那种种田大赛的极端场景里,瀚海戈壁、万丈悬崖、海中孤岛、甚至异界、月球、星星上。
但是贝思和马奇夫妇都提出了异议。
做父亲的说:“女孩儿?们,你们想?写出好故事的心我能够理?解,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爱看这些故事的人,或许喜好没有那么猎奇?他们一看,罗兰女士的新作,在万丈悬崖上种田,好像很厉害,但是我们似乎没法儿?从故事里得到什么?”
罗兰低头一想?,忽然觉得老爸说的不无道理?。
马奇先生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这些在报纸杂志上刊行的故事,读者们其实是被?作者的笔去引领,去经?历那样的故事。
如果太炫酷太猎奇,一方面失去了逻辑,难以为读者所接受,另一方面也很难吸引到她原来的读者群体,因为她的故事失去了那种精神——在日常中默默劳作,细水长流地收获财富与快乐。
罗兰考虑再三,决定写一个在城市里种田的故事:主人公?的家庭是一个因为意外而落入困境的家庭,但尽管如此,家庭成员们依旧不离不弃,互帮互助……
这和马奇家好像啊。
……他们居住在城市里,没有土地,没办法通过?他们所擅长的“种植”来努力重振生活。
这就更像了!
但是在这里,罗兰笔锋一转,她写到了主人公?开辟了“屋顶花园”,把屋顶的空间都利用起来,种植各种花卉与蔬菜。
屋顶花园渐渐成了城市中的一景,而不断的收获也帮助主人公?一家扭转了生活的逆境。
然而主人公?却又面临无数的困难。她们一家需要和房屋结构、天气、害虫、市政规划等等各种阻力做斗争,以保证“屋顶花园”的产出能够保证她们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主人公?一家都倦了、累了,甚至信心动?摇,感觉到撑不下去的时候,这一天夜里,屋顶花园的藤蔓越长越高,一直长到天空中。天使沿着这条“屋顶花园”种出的藤蔓,来到了主人公?的家,实现了他们长久以来一直无法实现的愿望。
这个故事写出来之后,罗兰自己感觉很满意。
她非常了解“屋顶花园”。因为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很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比如巴黎,就在进行在屋顶建花园的实践。她对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非常了解,写起来非常生动?。
在故事的前?半截,她让故事显得十分写实,主人公?的每一项困难与成就都可以与现实生活里的一一印证。
后半段则非常浪漫,一直浪漫到结局。浪漫到连马奇先生这样的人都连连点头,这位牧师先生甚至觉得后半截很有点儿?圣经?故事的意境。他说:“只?要心怀虔诚与梦想?,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然而贝思却非常严格地帮罗兰把关,姐妹两个商量了许久,改了好几稿,终于在初夏时节写出了一稿大家都满意的。
罗兰满怀信心地把没有装订的稿件投入信封,按照两家编辑不约而同的推荐寄了出去。
罗兰在投稿时按照惯例附上了一份“投稿信”,简要介绍了她发表文章的“履历”,和另外两处刊物的推荐。她将稿件递出去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这个故事一定能够得到编辑的青睐。
谁知道回?信很快就来了——而且是厚厚一叠。
罗兰一拿到手里,就知道这是退稿信。
被?打击了的罗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没精打采地拆开信封,想?看看有没有退稿信可以让她用棉线穿起来挂在写字台跟前?,用来继续激励自己的。
谁知,信封里除了她的稿件之外,就只?有一张纸,上面是一行冷冰冰的回?话。
“《火山周报》从不接受新英格兰地区的邮寄投稿。确有意投稿者请亲自送至编辑部,面见编辑洽谈。”
罗兰一看那编辑部的地址:哦豁……
看来她真的需要去一回?纽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