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文学天堂
  1. 100文学天堂
  2. 耽美小说
  3. 大唐官
  4. 6.盐法大败坏
设置

6.盐法大败坏(2 / 2)


另外高岳还得出个判断:此次盐法大坏盐利锐减背后还有魏博和淄青的黑手及东南各位盐商、官吏的捣鬼。

皇帝将手抬起示意高岳给各位大臣当面“抽丝剥茧”。

于是高岳便说起来。

这些事项刘晏、萧乂都详细回复过他故而他对大唐的盐法问题认知还是很深刻的自然不难识破李元平的花招。

“现在我唐在东南的盐法出现了怪现象那便是榷盐价为三百五十文市面价却只为二百文可盐商还在其中牟取极大暴利诸公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盐商买盐的价钱远远高于卖盐的价钱还能有这么大的利润?”

没错高岳而后指出这便是“虚估法”变质后的恶果。

盐利这东西是怎么来的?说穿了就是国家强制地将这种自然资源搞成专卖制老百姓要吃盐就不得不掏钱给国家如此构成了古代最重要的间接税。

流程大约是这样的国家设立院、监、场、亭等机构把盐的生产、贩售、运输、储藏的环节都包揽下来。盐这种东西和田地出产的粮食不同种粮食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人力、畜力、水力、种子、肥料等等盐要什么呢?海里湖里应有尽有最多费个熬制成本七算八算唐朝一斗盐的成本(也就是所谓的盐本)是七文钱再加上运输的脚力钱平均下来也就十文的本钱唐朝每年海盐产量光是东南一地就有六百多万石之巨。

物以稀为贵吗?不存在的盐利是完全脱离市场规律存在的就好像现在的房价一样(这条删除)。

可当盐从亭到了场榷卖时一斗盐的榷价就变成了一百一十文钱一下飞腾了足足十一倍。

盐商们就按照榷场价从国家手里以每斗一百一十文的价格把盐给买下来你必须从榷场买不然就是“私盐贩子”抓住要砍头的。

然后盐商就把盐转到市场卖给老百姓每斗两百钱盐商在中间赚了九十文钱政府则是一百文钱总之就是官商分吃老百姓的。

大历年间朝廷财政困难什么都贵特别是西北的边军每年春冬季节都要衣赐可原本的衣料主产地河朔割据了河南则被战争摧残得七零八落朝廷的布帛衣料继续要依仗东南——当时主掌国计的刘晏就搞了个虚估法来规定盐商在买盐时一半用钱来支付一半必须用布帛来支付为了提高盐商给布帛的积极性刘晏便说布帛价钱固定为一匹四贯钱而后用布帛换盐每一贯钱再往上抬二百钱。

中间的计算公式不难但有点繁琐简单地说就是盐商用布帛买盐时拿出一匹布来就能赚取八百文钱。

这样盐商除去榷买和市卖间每斗盐固定赚取九十文钱外还可从虚估法里赚取一部分盐商肥起来了;

朝廷呢更是一本万利赚翻了刘晏时代每年盐利号称有六百万贯;

对老百姓来说虽然是绝对无疑的被盘剥阶层可每斗二百文的价钱也不算太贵还能保证自己的食盐摄入量。

不过应清楚地看到刘晏这六百万贯的盐利并非纯乎是钱按照虚估法一半即三百万贯是钱或者轻货另一半三百万贯则是布帛按照大历年间的物价应是三百万除四(一匹布四贯)即七十五万匹。

这七十五万匹布帛就拿来赐给西北的边军和防秋的关东方镇兵有效地增强了唐朝在最危机时刻对西蕃入侵的防御力量。

原本如此持续下去刘晏的盐法对朝廷、盐商和百姓三者都是合意的可谓最完美的均衡。

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军国用度的支柱盐利居然沦为皇帝眼前这堆土绢、玳瑁、漆器这样的货色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