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文学天堂
  1. 100文学天堂
  2. 耽美小说
  3. 醉宝鉴
  4.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上了一课
设置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上了一课(2 / 2)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官窑都象很多人相象的那么高质量特别是在经济情况不好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时代官窑的品质也就下降了。一般说来清代后期的官窑瓷器质量很多时候都不是太高这一时期品质好的官窑瓷器相对就更为难得。

而且官窑也是有等级的皇帝、太上皇、太后、皇后所用的瓷器等级就高一般质量控制的也就更严格品质一般比较好。而嫔妃已经其他宫廷人员使用的等级就低些质量相对的也差些。而一些特别为皇帝欣赏所生产的瓷器等级就更高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所能达到的极限。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不仅选派官员到御窑厂监督窑务亲自过问官窑瓷器的制作还常常直接下令烧造某些品种的瓷器像这样皇帝直接要求的瓷器当然品质是最好的。比如乾隆六年乾隆还因为烧造的上等瓷器釉色不佳远逊雍正瓷器而让怡亲王写信去训斥当时的陶督办唐英。

大部分质量不符合宫廷要求的瓷器如果是有严重窑伤或者损坏等严重毛病的一般都是就地销毁不允许流传到民间。而一般的小毛病或者是因为釉色釉水不够好而淘汰的按照督陶官唐英在乾隆八年的“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折”中所说的在雍正六年以前都是“随散贮厂署听人匠使用破损遗失致烧成之器皿与原造之坯胎所有数目俱无从查核”。

也就是说那些次品基本上都是存储在御窑厂的库房里任由御窑厂的工匠和差人使用的以至于破损和遗失的瓷器没有办法统计。而自雍正七年开始遂“将此次色脚货按件酌估价值造成黄册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进交贮内府。

有可以变价者即在京变价可有供赏赐者即留备赏用”到乾隆八年初“总属如此办理”。也就是说自雍正七年开始一些釉色不好的淘汰官窑在运送到京师后被皇帝赏赐给了官员或者变卖出售了。

到乾隆七年六月乾隆皇帝更是谕旨道:“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地变价。”也就是说淘汰下来的官窑不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送到京城而改就地在景德镇变卖。

唐英由于担心如果把淘汰下来的官窑瓷器在景德镇变卖的话景德镇的民窑工匠会以此为样本进行仿照以官窑之名义高价售卖从而使得次品官窑的销路不畅。

除次色官窑变卖之外皇帝的赏赐宫廷流出和御窑厂流出也是官窑瓷器流向民间的渠道。从唐英的奏折就可以看出御窑厂就常常有工匠甚至是官员把次品偷偷带出的情况。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没有例外。

柳亦辰断定这件折腰青花淡描花卉盘可能是御窑厂的工匠偷偷带出或者是就地变卖的不过这只是柳亦辰的一个猜测具体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怕就永远只能是一个谜团了。

柳亦辰讲完这件事后有位店员笑着问道:“柳董你给我们说说这官窑和民窑的区别吧。”她们这些人最喜欢柳亦辰给她们讲他以前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不仅能够听到故事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其实所谓的官窑是指由御窑厂的工匠生产在御窑烧制目的是为宫廷使用的瓷器。只要是这类瓷器就是官窑和质量高低完全没有关系。当然一般官窑瓷器的质量普较高。

而民窑则是指的由民窑工匠制作在民窑烧造目的是为了市场销售或定购的瓷器。这类瓷器哪怕质量再好也都是民窑瓷器。有一些形制的器皿是只能由官窑生产供皇家使用而普通的民窑是不能生产的比如一些国家典礼上的祭祀用器等等。

官窑瓷器因为是从御窑厂生产的而御窑厂的工匠绘画工艺技术水平和设施都普遍比民窑窑高所用工时比民窑长质量控制比民窑严格因此生产出来的瓷器质量普遍较民窑为高。

官窑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形制纹饰方面的标准。像御窑厂就存有所有烧制的瓷器样本因此即使朝代更替也都能根据遗留下来的样本进行创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标准官窑的纹饰都差不多的原因。

当然官窑也有创造特别是清三代的皇帝都是亲自过问官窑瓷器生产甚至有的还自己设计瓷器不过这些创造也大部分还是在官窑纹饰的大范围内的。官窑纹饰一般以花草动物形成的抽象纹饰各种龙凤纹吉祥图案纹为主。

而当时民窑流行的一些题材比如西厢记等则是没有可能在官窑瓷器中出现的。一般有经验的藏家可以通过一件瓷器的纹饰是否是所谓的官窑纹饰来对瓷器是否官窑做初步的判断当然带有官窑纹饰的瓷器未必就是官窑不过如果瓷器的纹饰就不是官窑纹饰的话一般就可以排除了。

此外官窑瓷器的形状和釉色也和民窑的有所不同这点不容易掌握只能多看多接触。官窑瓷器一般制作比较匀称拿在手里的分量一般不会感觉太轻或者太重。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官窑的款识一般都写的相当工整这是因为款识代表了一个朝代绝对马虎不得。所以官窑瓷器的款识一般都是由熟练的写字工匠专门负责书写的。

此外官窑瓷器的削足也非常整齐以蔑刀反复修圆手指在上面滑动的时候感觉很顺畅不会有阻滞的感觉。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这些东西需要不断的去摸索才行说了这么半天都有点口干舌燥你们也不说给我倒一杯茶水过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