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文学天堂
  1. 100文学天堂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171章水和油
设置

第2171章水和油(1 / 2)


长安人很多。

人多就吃得多用得多每一天的消耗都是惊人的。

入了冬之后有一项的物资就消耗得多了起来。

那就是煤炭煤大多是穷人用的炭多数是富人用的。

王三郎对于现在他自己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从他降生的那一天起似乎就没有得到过太好的东西任何他想要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磨砺之后才能获得当然有的时候甚至是经历了努力也依旧什么都得不到。

然后王三郎就很早明白了一件事情人和人是不同的对于他自己来说不能对生活有太高的期望……

穷人如果对于自己的生活期望太高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王三郎就只是希望能多背两趟煤然后给自己的娃换点用度。

对了王三郎今年才十六岁。

十六岁的父亲在大汉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穷人孩子早当家并不是一句空话如果穷人不在这个年龄结婚生子的话那么他的孩子就有可能在长大之前就没了爹。

大汉平均年龄四十左右。

这还是被一些士族子弟拉高了的就像是后世的社会平均收入。拉社会平均收入后腿的请到一旁玩泥巴去……

若是只计算那百分之八十相信会是一个更为可怕的数字。

清晨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虽然说雪已经停了但是天气依旧不是很好王三郎很担心很担心他家里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之中能不能顺利的熬过去。

大汉婴儿的夭折率大概是三四成。

许多幼儿甚至还不能正儿八经的睁开眼看一看摸一摸这个世界就死了。

王三郎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能活下来不用像他的哥哥一样……

背煤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大多数的时候体力劳动都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煤很重而因为舍不得用麻布带子便用的是麻绳。刚开始的时候双肩都会被磨出血泡来然后破了再磨出一层直至长出了厚厚的老茧形成了深深的沟痕之后才会好一些。两条麻绳勒在肩膀上一条更加宽大的带子顶在前额上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佝偻着腰往前的时候能更有效的把全身的力气用上。

煤筐底下还有一根丁字木杖顶在煤筐下面其作用并不是让这些背煤人完全放松休息而是因为这些背煤的人害怕自己疲惫无力的时候稍有不慎保持不住平衡使得煤筐倾斜掉出煤来让今天一天的活都白干了……

有经验的背煤人每天都会走固定的距离固定的路线。因为那一条路上每一块的石头每一个坑洞都熟悉不至于出现踩空绊倒的情况然后就像是工蚁一般默默的背着煤筐在固定的路线上来回往复即便是遇到了熟悉的背煤同伴也甚少说话更不会花时间闲聊顶多就是目光相互触碰一下就像是在相互鼓劲。

自从骠骑将军用煤替代木炭之后长安就从用炭大户变成了用煤大户。当然百分二十那部分人依旧还是用炭的甚至还要用银炭一般的炭还不屑于用而大部分的长安百姓便喜欢上了煤煤更好看更漂亮可以比炭烧得更久更实用……

嗯其实以上都未必正确煤比炭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就是煤更便宜。

炭需要砍树要阴干然后再烧成炭费时费力不说产量也少一窑也烧不了多少煤就相对来说好一些了再加上可以掺黄土打成蜂窝煤饼比起一般的炭便宜太多了。

骠骑有令在长安城中不允许设立炭市和煤市所以长安城中和周边陵邑的百姓想要用炭用煤要么就只能用车载要么就是人背。

车载量大但是费用也高。

冬天牲口也怕冷啊又要吃得多草料钱也是消耗人就便宜多了又不用特别照料周边村落之中趁着冬闲出来找点活干的人多的是给点零散钱财物品也就打发了省心省力省钱。

更何况这活也就是季节性的三瓜两枣的也养不活人只适合像是王三郎这样为了多补贴一些家用出来卖气力的农夫……

背一筐煤领一片木筹然后背到了地头便会在木筹上盖个戳一天下来几个木筹就是几份报酬简单好认。

长安当中制作煤饼的分为两种官营的还有私营的。

官营的自然都是骠骑之下的黄氏工房开设的给的报酬会多一些而且因为骠骑将军夫人心善所以若是下雪大风等天气不好的时候便会在一天结束的时候除了原本的报酬之外每个人说不得还能分到一小块的杂粮饼子……

平常天气也会有偶尔。

今天么应该就没了……

只是阴天既没有下雨也没有下雪风也不大。

王三郎叹了口气虽然说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会导致背煤更辛苦但是那两指多款三指多长的杂粮饼子泡些水煮化了再加些麦麸便又是一顿啊……

私营的么报酬就一般了一开始的时候还会因为筐里的煤少了些便是各种理由扣了报酬所以后来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给官营的去背后来私营的煤铺子受不了便拉高了报酬可依旧是甚少人会去。

因为骠骑官营的标杆在那边摆着呢……

骠骑工房的煤铺子之中负责兑换木筹的管事是一个少了半条腿的瘸子左脚小腿没了用一截木头替代着。据说这管事之前是骠骑手下的兵在战场上少了腿然后活下来没死又因为没了半截腿骑马不方便了也当不成巡检便成了类似这样的不怎么需要跑动的小管事。

『呦呵可以啊今天背了六趟?』煤铺管事接过了王三郎的木筹夸赞了一声『小伙子有些气力!要换什么?钱还是物?』

『换粱!都换高粱!』王三郎大声说道这也是绝大多数背煤人的选择。先将自家越冬的粮食备足了才有可能再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之所以换高粱而不是其他的粮食是因为高粱最为便宜换的量最多。

在没有高质量化肥的古代高粱的产量可以是小麦的两倍而且高粱不怎么挑田地好坏都能种房檐墙角院落偏地都可以种收成或多或少而已可问题是高粱里面有单宁物质单宁物质就是许多果实未成熟之前蕴含的那种比如青的柿子。

所以口感么自然可以想象。

再加上之前又有甜粱问世这原本口感不好的高粱就越发的掉价。

但是像王三郎这样的却不怕高粱难吃他们怕的是没得吃。

揣着小半袋的高粱王三郎觉得身上的疲惫似乎也少了许多。多了这小半袋家里至少又多了三天的嚼头然后再背上个十几二十天说不得就可以再换点布头什么的……

小心翼翼的用手臂护着半袋高粱王三郎和同村的几个人一起准备往回走。

虽然说长安陵邑这几天还算是大体平静但是一些不好的传闻依旧是传了出来据说在左冯翊的一些地方甚至有暴乱抢粮杀人焚烧店铺好生可怕。然后听说长安陵邑之中也是死了一些人……

可是王三郎对于这些传言都感觉距离他很远左冯翊在哪里?他不知道甚至米铺他也很少进因为他也买不起米铺之中高价的那些粮食传言之中的一切似乎都和王三郎有一定的距离而距离他最近的幸福便是他怀里的小半袋高粱。

拐过了街角远远的就看见十字街头站了一群的人将路口几乎堵了个严实不知道在议论着一些什么比手画脚喷吐唾沫……

王三郎等人顿时就有些发呆然后下意识的就准备绕道躲避却见到一队巡检行来将堵在路口的人群驱散了一些让出道路来。

王三郎才发现原来只是新张贴出了一张布告然后因此引发了议论而已并非是聚众闹事……

巡检看见了王三郎等人便是挥手示意其通过别站着挡路。

有了巡检在场王三郎等人自然就胆子大了一些并且穿过十字街头也是最为直接的捷径要绕道出城又要多走好远于是便低头急急而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