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潜想着这些却觉得宛如是千万般根的乱麻一般在心间萦绕一时之间就像是被什么塞满了心田一样堵得难受。
堂外轻轻的脚步传来打断了斐潜的思绪有一名亲卫来到了堂下禀报说是卫留前来。
斐潜收拾了一些心情见到卫留之后却看见卫留面露难色便问道:“孟连可有难事?”
卫留忽然离席拜倒在地叩首而道:“临汾三老欲求见中郎……然留身份低微故而……”
三老?
斐潜皱了皱眉没有立即叫卫留起身而是在心中沉吟起来。
三老之政策从汉高祖就开始了。刘邦将其作为一项国策下令道:“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
临汾自然作为县一级有县三老一人三老并不是县廷属吏而是自成一系与县令、丞、尉共同教化百姓没有禄秩只是享受免服徭役的优待。
三老率众为善是要三老从德行方面来教化民众县吏重在“牧民”即刑政治理而三老重在“导之善”即道德教化二者正好可以互补这其实是汉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共识。三老尽管不是吏需要政府承认或任命但是其实也就是政府统治力量的向下渗透。
汉朝和秦朝的区别就在于此虽然同样是按照郡县划分了政治管理结构但是明显汉代在乡间地头上侧重了原有的乡土民俗三老就是在公法和民情之间博弈的结果为维护汉代乡里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任何的政策制度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一些变形……
原本三老只是教化之职并没有政事之职但是未免地方豪右把持了经学然后自然得陇而望或是仗着家族权势对于郡县之内的事情加以干涉。
然而郡县之中的官吏也慢慢的有涉足于教化这一块的内容地方小吏以仁德化民的记载多了起来“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到了现在多数三老已经不再像汉初一样专门的执掌教化三老这种半官方的职位也逐渐的模糊化一些是完全的虚化了一些却涉足到了基层的政治体系当中。
“临汾三老……”斐潜看着卫留说道“……可是卫氏之人?”
卫留再扣说道:“正是乃本家大父讳名望字伯瞻……”
三老虽然在官僚科层化的加强而不断演化但是在乡间低头还是具备了相当大的名望虽然不掌握实权但是其影响力和声望往往都是确实存在的。
教化啊……
斐潜看着卫留叹息了一声说道:“孟连起来吧。此事迟早要来非汝一人之力可阻……何时欲来?”
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事但是避而不见也并不是办法而且还让卫留先行通气了礼节上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还是要见上一见的。
至于……
也就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卫留从怀里摸出了一木质名刺双手举之过顶递送了上来。显然这是已经卫氏安排好了让卫留前来知会的因此卫留才会一开始就下跪赔罪。
斐潜接过了名刺微微眯缝了一下眼。
还用的是“刺”而不是“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