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是大禹时期的一个贤者当时他与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当时由他提出了作为君主的九德虽然其后左传中也有另外对于九德有新的描述但是皋陶确实是最早提出九德标准的人。
蔡邕摇头。
斐潜接着说道:“昔日微子问师言殷弗乱四方沈酗于酒乱败厥德草窃奸宄士师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若涉大水其无津涯。今潜亦有问发其出狂亦或耄逊于荒?”
蔡邕默然。
斐潜再次说道:“公叔愚曰君子不谋士弗能死其言出则行与邻童皆死鲁人欲勿殇童问之仲尼仲尼可之。因时而度因事而成范之意也礼之符也焉得拘泥于成规?”
蔡邕哈了一声用手指点了一下斐潜说道:“子渊学问精进不少啊!”
原来方才斐潜所举的典故不再仅是限于左传而是涉猎到了尚书和礼记而且相互之间都有一些联系。
先是说当今朝堂之上并不是所谓的什么圣德临朝的万邦来贺的大好局面之后再说在糟糕的局面下就连作为纣王的兄长微子也都是无能为力最后用仲尼这个最注重礼的人却同意了一件破坏礼的事情来阐述出一个观念——
老师啊这个朝廷已经不是什么讲究仁德礼法的啦遇到这样的局面就算是连皇帝的兄长都是干瞪眼没办法更何况我们这样的没有什么说话权利的人呢?
审时度势才是礼的真正含义就连仲尼自己都是这样的认为您的原则和坚持就别在拘泥于成规啦……
蔡邕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道:“汝之学问可为大夫矣!”
蔡邕所说的大夫不是具体官职而是士大夫。士大夫顾名思义先有士后有大夫也就是说先具备了士的才能之后才获得了大夫的官职。
士大夫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特色的社会阶层与旧的贵族不同的是士大夫更强调的是“士”也就是知识。
特别是在独尊儒术之后这也变成了汉朝朝官当中不成文的规矩不读不懂经书的人不可为入朝为官最多只能当任地方官职。
并且不懂经书的人当然是不能称之为士的但是光读过经书却不能从经书中找寻到支持自己言论的人在朝廷论政时也是没办法说服别人的。
所以朝官对于经书的底蕴要求都很高一般人胜任不了。
因此蔡邕给斐潜的这个评价还是相当高的意思就是说斐潜现在已经满足了成为一个士大夫的前提条件。
嘿!老爷子哦!您这转移话题的本领也是炉火纯青啊!
斐潜难免有些郁郁不带这么玩的好不好?
身在汉代就要遵守汉代的规矩蔡邕师傅身份摆在那里况且这种事情又不能直讲好不容易费劲脑汁才找到一些例子来佐证却被蔡邕师傅这么一打岔顿时跑题万里真让人哭笑不得。
蔡邕何尝会不明白斐潜所说的话语含义只是这个事情他也还没有完全想好所以也自然不能给什么肯定的答复。
其实斐潜并没有发觉在他抓紧每一次的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之下蔡邕原本坚持的观念多少也有了一些的动摇否则在原先定然是一口回绝而不会像现在这样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