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房,他们可以以购买的方式拥有,也可以先行租赁或是借住。在将来建造新居之后,优先优惠售卖予之。
大滕国所有的惠民政策都适用于他们,包括教育医疗等方面,当然他们也要服从义务兵役。
当这条政策正式公布之后,很快就有了反应。
已经有人开始申请移民定居事宜了。
申请的第一批人,最先出现在沙水镇。沙水镇有优于其他任何地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前文说过,这里的房屋均是统一的青砖瓦房,格局和样式有标准,很规范。最为关键的是,有一些富裕人家不止是拥有一处住房,座拥两处三处的大有人在。
这倒并不是他们为了囤积房产,主要还是为了子孙后代居住建造的。可是有的人家没有男丁,两三辈之后,人丁稀少,那房子便空了下来,家道也便逐渐败落。
现在有人要买房,况且大滕国又有政策的支持,刚好借这个机会转让出去,也为家庭增加一笔收入。
而那些买房的也非常愿意买一处这样的房子,双方都达到了满意。
那些侨迁而来的首先是商人,他们走的地方多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对这个沙水镇将来的发展非常看好。在这个地方肯定能发财,所以首选这里。
在沙水镇现有空闲住房卖完后,再来的移民者便将住址选在了石昌县城。毕竟这里是大滕国的都城,将来发展前景更广。尽管他们买不到满意的房子,充其量在一些住户的配房里租住下来,他们情愿受一段时间的苦,也决定在这里发展。
到这里来的除了商人之外,还有一些手工艺者。有手艺在身,到哪里都能够挣到钱,温饱没有问题。再加上大滕国的移民政策,他们是蛮有希望的。
这些人的到来拉动了大滕国的消费需求。他们不是一个人来,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的,同时也为大滕国增添了劳动力。
李秀娥继续出台政策,鼓励这些人走进工厂,为各个工地有效减缓了劳动力的紧张问题。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整个石昌县境移民将近千人。
这些人要么是商人,要么是手工艺者,至少一户有一个是这样的人,对于大滕国的发展来说,这些人是有益的推动者。
其实这些人能够移居到时石昌县来,那些商人是功不可没的。他们来来往往,将石城县的发展状况口口相传,传到了熟人的耳朵里。
那些人也非常向往繁荣昌盛的世界,便慕名而来。
这个移民的结果令李秀娥更加坚定了一条信念,必须要走出去。不仅仅是要将商品推销出去,更要宣传大滕国的发展形势,那些有志于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便会来这里发展。
这是后世的经验,在这个时代也适用。
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引进人才。目前来说那制铁工艺人才太少了,若能吸引一些铁匠过来,大滕国的发展必将突飞猛进。
还有医学方面,虽然说已经派人去请太医薛仕了,毕竟他只是一个人,还需要懂得更多医术更高医学的人才。不过这也不能急于一时,大滕国刚刚开始发展,还没有吸引高精尖人才到这里来发展的必然环境。
李秀娥欣慰的是,就现在石昌县炼铁工人所掌握的技术,制作出来的铁器已经令她非常满意了。
工部尚书亲自送来了一把战刀,说是炼铁厂的一名工人特意打造的,目的是让王后检验冶炼技术怎么样
李秀娥不懂兵器,但她也看得出好坏。这把刀刀身窄薄而长,刀头略微上翘,整体有点弧度,准确的说是一把弯刀。
刀长大约一米,刀柄有三十公分,刀身比较轻,可以单手持刀,也可以双手握刀,挥舞起来非常灵便。
小翠看到这把刀的第一眼便喜欢上了,嘴里连连夸赞。黑黝黝的刀身发着乌光,挥舞起来便是一片黑影,一刀斜劈下去,手臂粗的木棍应声而断,再看那刀刃毫发无损。
称之为一把宝刀也不为过,再配上鹿皮刀鞘,看上去就很漂亮,这更让小翠爱不释手。
李秀娥早已看出了她的心思,便做主将这把刀赠给了她。
小翠欣喜若狂。
按照宫中的规定,这些宫女丫鬟是不允许佩戴刀剑的。为此李秀娥作出决定,专门成立一只女子别动队,直接受王后节利。
小翠任统率。
小翠却连连摇头,她不想当官,只想一心服侍王后。
李秀娥告诉她,即便是当了统帅,她也必须在身边亲自服侍,这才让小翠应了下来。
虽说成立了别动队,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名队员,只有小翠光杆司令一个。
这让小翠有点哭笑不得,但她明白王后的良苦用心。不给她官职,这把刀就不会归她了,更无权佩带。正因为如此,她对自家大小姐自当是感恩不尽。可她不知道李秀娥另有打算。